2023年自考00464中外教育简史复习资料(三)

发布日期:2023-09-06 10:07:16 编辑整理:福建省自考网 【字体: 】    【自考招生老师微信】

立即购买

《自考视频课程》名师讲解,轻松易懂,助您轻松上岸!低至199元/科!

2023年自考00464中外教育简史复习资料(三)


1、简述汉代独尊儒术的政策。

汉武帝继位后,由于形势发生了变化,统治阶级进一步谋求政治、经济和思想上的大一统。为此,曾几次诏贤良议政,最后肯定了董仲舒、公孙弘等儒生的建议,确认了儒家思想的正宗地位。这就是历史上所说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自此,儒家学派所宣扬的诗、书、礼、易、春秋等典籍被尊崇为“经”,不仅学校以经学为教材,实行“尊孔读经”;而且皇帝为倡导研究经学,往往亲自召集经学讨论会。儒家学说思想之所以能取得独尊的地位,除了当时客观需要的原因外,也还有其自身的原因。这就是儒家在政治上宣扬贵秩序、扶阳抑阴、尊君抑民;在经济上鼓吹先富后教、为民制产、强本节用。:

2、简述宋初三次兴学的内容及其影响

答:第一次兴学运动是在【宋仁宗】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即所谓“庆历兴学”。这次兴学运动是由宰相【范仲淹】等人倡导和组织的。庆历兴学的主要内容有两项:一是州、县立学,并改进太学和国子学。经过整顿,太学屋舍扩大;讲官博士员也有所增加。二是改革科举。凡应科举者须先受教育,规定士子在学三百日方准考试。考试内容先策、次论、次诗赋,三场通考决定去取。庆历兴学维系时间不久,因范仲淹被罢出朝而告吹

第二次兴学运动是从【宋神宗】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开始,宋神宗元丰元年(公元1078年)继续推进,即所谓“熙宁、元丰兴学”。这次兴学运动是由宰相【王安石】发动和领导的。其主要内容包括如下几个方面:一是整顿地方官学和实行太学“三舍法”。熙宁四年五月,皇帝下诏命诸州设学官、拨学田、置小学教授,以改变地方官学徒具虚名的状况。熙宁四年十月,颁行太学【“三舍法”】。元丰二年又制定太学令,进一步完善了太学“三舍法”。二是改革科举制度。王安石认为,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场所,科举取士应“本于学校”。但当时学校尚未完全恢复,权益之计就是改革科举考试的办法。熙宁四年,根据王安石的建议,废罢明经试科而增加进士名额。进士考试取消诗赋、帖经和墨义,改为经义和策论。又另立新科明法,试以律令等,合格即取。三是创办和恢复各种专科学校。熙宁五年,根据王安石的建议,本着“兼文武”、“求专门”的目的,首先在京城武成王庙创办了学习军事的专科学校,即武学。熙宁六年,在王安石的主持下,朝廷设立了经义局,着手对《诗》、《书》和《周礼》进行新的注释和讲解。熙宁八年,完成了上述三部书的编辑出版工作,称为【《三经新义》】,作为全国统一的经学教材。熙宁、元丰兴学持续时间较长,取得成就较大。后来,随着王安石变法的失败,其兴学运动半途而废。第三次兴学运动是在【宋徽宗】崇宁元年(公元1102年)开始的,即所谓“崇宁兴学”。崇宁元年八月,诏天下兴学,以三舍考选法令行天下。州置教授二员,县亦置小学。县学生选考升州学,州学生三年升太学。崇宁三年,又下诏以学校取士,停废科举。可见,此次兴学只是恢复熙宁、元丰兴学的某些措施,在学校制度方面没有多大改变。所不同的是,曾一度停废科举。

宋初的三次兴学运动,尽管每次时间不长,但取得的成就很大。它的积极意义在于:在整个社会造成了重视学校教育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学校对科举的依附;推动了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宋朝无论是中央的官立大学还是地方的郡县学校都比唐朝发达,学生的入学范围和名额也比唐朝时期有所扩大和增加。

3、试述汉代“独尊儒术”的政策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答:汉武帝继位后,由于形势发生了变化,统治阶级进一步谋求政治、经济和思想上的大一统。为此,曾几次诏贤良议政,最后肯定了董仲舒、公孙弘等儒生的建议,确认了儒家思想的正宗地位。这就是历史上所说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自此,儒家学派所宣扬的诗、书、礼、易、春秋等典籍被尊崇为“经”,不仅学校以经学为教材,实行“尊孔读经”;而且皇帝为倡导研究经学,往往亲自召集经学讨论会。儒家学说思想之所以能取得独尊的地位,除了当时客观需要的原因外,也还有其自身的原因。这就是儒家在政治上宣扬贵秩序、扶阳抑阴、尊君抑民;在经济上鼓吹先富后教、为民制产、强本节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不仅对汉代的教育,而且对汉以后整个封建社会的教育,都有极大的影响作用。

第一,实行“独尊儒术”的结果,推动了汉代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汉代的学校教育,实质上就是经学教育。统治阶级为了扩大儒术的影响,大力兴办学经的学校,选拔经学教师,出版经学书籍,增加学生名额。随着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推动了我国封建教育制度的形成,为封建制学校体系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第二,实行“独尊儒术”的结果,确立了汉代选拔官吏的标准。一般情况下,汉王朝选拔官吏有两种途径:一是从太学生中挑选;二是从地方官吏中晋升。无论哪种途径,均以通晓儒经为标准。

总之,汉代实行“独尊儒术”的结果,无论对养士还是选士均有极大的影响。这种影响可以用四句话加以概括:兴官学以养士,重选举以取士,养士皆学儒经,取士皆选儒生。可见,“独尊儒术”政策对教育制度的影响。

4、孔子的德育思想是什么

答:孔子主张“行有余力,则以学文”,首先要求做一个品行符合道德标准的社会成员,其次才是学习以提高文化知识。所以在他的整个教育中,道德教育居于首要地位。但道德教育并没有专设学科,而是报道德教育要求贯穿到文化知识学科中,通过文化知识的传授,灌输道德观念,所以文化知识学科的基本任务在于为道德教育服务。

5、唐代科举制度是如何产生的

答:科举制诞生于隋朝。隋炀帝大业二年(公元606年),始置进士科,这是科举制创立之始。

隋朝统治者在选士制度方面,废除九品中正制而实行科举制,这是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的。就选士制度的实质而言,它是一种封建国家选拔官吏的政治制度。因此,从哪个阶级、阶层选拔官吏,通过什么途径,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选拔具有什么样标准的官吏,只能根据不同历史阶段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而定。隋唐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重新走向统一和空前繁荣昌盛的时期。从统治集团内部的关系来看,一方面,魏晋南北朝以来形成的士族豪门的经济实力和政治地位有明显的减弱和下降。在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逐渐失去了原有的垄断地位。统一的中央集权官僚体制的确立又急需一大批高素质的官吏充实到政府各级行政机构之中去。另一方面,庶族中小地主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他们积极要求参政。在这种情况下,再实行按门第取士的九品中正制,让地方豪强大地主享有选士用人的大权,则既不利于满足加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的需要,也不利于满足中小地主做官从政的合理要求。所以,重门第不重才学的九品中正制再也不适应变化了的新形势。废除九品中正制,实行新的取士制度已势在必行。科举制在这种宏观历史背景下应运而生。此时的科举制无论是在考试内容的选择,考试规程、方式方法的完善等方面皆不完备,是科举制的初创时期。

6、简述柏拉图的国家化教育思想

答:国家化的教育思想是柏拉图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他认为正确的教育是建立理想国家的保证。所以,国家要对每个有公民身份的人进行良好的教育。

柏拉图主张教育由国家管理,由国家建立统一的学制,即包括学前教育、普通教育和高等教育在内的一个完整的体系。他认为国家对教学内容应进行严格控制,从根本上保障教育的一直性和不变性,使教育成为维护国家政治稳定的有力手段。他还主张要对教育内容进行严格筛选。。他甚至提出了取消家庭,实行儿童公育的主张。柏拉图非常重视教育与政治生活的关系,他把教育看作是建立和巩固一个"理想"社会秩序的工具。因此,他主张由国家统一管理教育,以建立他的理想王国。

7、昆体良关于教育和教学的主张。

答:昆体良是西方最早研究教授法的学者,他强调要根据学生的能力、资质进行教学。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认真的研究,使每个人的特点都得到充分的发挥。

昆体良最早提出了班级授课制的思想。他认为根据学生的能力,把学生分成班级进行教学是可能的。

在课程设置上,他认为专业教育应建立在广博的知识学习的基础上,为此,他提出了包括文法、修辞、音乐、几何、天文学、哲学等在内的学科计划,这些学科要交替进行学习,以使人的精力很快得到恢复,不致过于疲劳。同时,课间可以安排一些游戏,以使儿童能愉快地进入接下来的学习。在讲授时,教师要经常利用提问法激发学生学习,反对对学生进行体罚。

昆体良认为要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的素质至关重要。教师要德才兼备。因为教师的言行将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教师必须要有德行。教师还要有渊博的知识,作为教师决不能"以本身的愚蠢去教人",另外,教师还要懂得教学艺术。昆体良的有关教学方法的论述成为以后教学论的宝贵遗产。外国古代教育家的教育思想都是他们在自已教育实践的基础上,结合当时社会实际形成的。这些理论虽然是初步的,并且大多是散见于哲学、政治学等著作中,但这些理论毕竟反映了当时的一些教育现实,对后世也有重要影响,因此,在教育史上还是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的。

8、中世纪西欧早期教育的类型及特征

答:类型:

(1)中世纪西欧早期的文化和教育几乎全部为教会所垄断,教育、科学和文化处于衰退状态。

(2)教会教育是中世纪教育的主干,封建主的世俗教育是中世纪教育的的另一方面。

(3)基督教教会控制下的教育设施有修道院学校、主教学校和堂区学校等三种。

(4)世俗教育主要有宫廷学校教育和骑士教育。

特征:教会教育的主要特征是以宗教神学为核心,对学生进行宗教教育,教育内容侧重七艺,即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和音乐。但宗教神学是全部学科的王冠,七艺是为解释宗教神学服务的,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僧侣,教育权被教会所把持

本文标签:福建自考 历史类 2023年自考00464中外教育简史复习资料(三)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http://www.fujianzikao.com

本文地址:http://www.fujianzikao.com/lsl/39242.html

《福建自考网》免责声明:

1、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考试信息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网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邮箱:812379481@qq.com。

福建自考便捷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