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4月北京高教自考“人力资源管理”试题
立即购买
《自考视频课程》名师讲解,轻松易懂,助您轻松上岸!低至199元/科!
一、单项选择题
1、在人力需求预测中,德尔菲(Delphi)法又称为( )
A.专家会议预测法 B.马尔科夫模型 C.无领导小组讨论 D.替换单法
2、既可以用于人力需求预测,也可以用于人力供给预测的方法是( )
A.岗位分析法 B.替换单法 C.回归分析法 D.德尔菲(Delphi)法
3、组织在进行人员招聘录用工作时,应考虑( )
A.组织内部调整先于组织外部招聘 B.组织外部招聘先于组织内部调整
C.两者并重 D.视具体情况而定
4、绩效考核中的目标管理法的核心在于( )
A.分解目标 B.有工作目标 C.员工参与 D.领导授权
5、决定绩效考核成败的关键是( )
A.考核的制度或方法 B.考核者
C.考核者和被考核者对考核的态度和目标 D.考核的程序
6、职能薪酬体系中,对员工薪酬起决定作用的是( )
A.员工具有的技能 B.员工的职务 C.员工的工作能力 D.员工职务完成能力
7、海氏薪酬制又成为“指导图—形状构成法”,其中职务的“形状”主要取决于( )
A.智能和职务责任二者与解决问题能力之一因素之间的对比
B.智能和解决问题能力二者与职务责任之一因素之间的对比
C.职务责任和解决问题能力二者与智能之一因素之间的对比
D.三者之间的对比
8、激励理论中的认知评价理论认为,对外在激励因素的强调会导致( )
A.内在激励因素的增强 B.内在激励因素的萎缩
C.内在激励因素不受影响 D.员工追求成就感
9、职系又称工作族,是指由 相似,但责任水平不同的所有职位集合。
A.工作内容 B.工作形式 C.工作程序 D.工作性质
10、在招聘录用过程中,如果人力资源部与用人部门在人选上意见冲突时,应尊重( )
A.人力资源部的意见 B.用人部门的意见
C.企业主管领导的意见 D.相关部门的意见
二、多项选择题
11、人力供给预测技术有( )
A.替换单法 B.人员核查法 C.马尔科夫模型 D.计算机模型
12、360度反馈体系的优点有( )
A.经济实效 B.更为客观
C.符合团队管理的思想 D.表明企业对员工考核的重视
13、培训评价的标准有( )
A.接受培训的人员对培训的反应 B.培训师的培训水平
C.培训是否带来了人员行为上的变化 D.工作行为的改变是否带来工作绩效的提高
14、人力资源实务的一致性包括( )
A.时间一致性 B.情境一致性 C.个体员工的一致性 D.员工之间的一致性
15、三重需要激励理论认为人的三种需要是( )
A.生存需要 B.成就需要 C.权利需要 D.亲和需要
16、科学的心理测验具有哪些特点( )
A.客观性 B.标准化 C.有稳定的常模 D.测验分数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17、现代企业中,培训与开发的突出特征有( )
A.经常性 B.超前性 C.培训效果的后延性 D.培训评价方法的多样性
18、下列属于公平理论中的纵向比较的是( )
A.员工在同一组织中把自己的工作和待遇与过去的相比较
B.员工在本组织中将自己的工作和报酬与其他人进行比较
C.员工将自己在不同组织中的待遇进行比较
D.员工与其他组织员工的工作与报酬进行比较
19、在确定录用人才的标准时,常常会考虑以下哪几个方面( )
A.工作技能 B.工作 C.与工作相关的知识背景 D.身体素质
20、文件筐测验的测量内容主要包括( )
A.工作条理性 B.计划能力 C.创新能力 D.沟通能力
三、填空题
21、在职务分析过程中,工作信息的搜集是基础,( )是中介,( )是目的。
22、根据( )可以把面试分为结构化面试、非结构化面试和半结构化面试。
23、培训最主要的目的是改变受训人员的行为,即( )、( )、( )
24、常用的绩效考核的客观指标有( )、工作的质量、( )。
25、培训与开发的需求分析包括:( )、工作任务的需求和( )。
四、名词解释
26、典型事例法27、评价中心技术28、职务薪酬制29、职业生涯设计30、需要层次理论
五、简答题
31、简述各种招聘方法的优缺点。32、简述面试中常用的六种题型。
33、试比较激励理论中的X理论和Y理论。
六、论述题
34、分析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内容框架。
七、案例分析题
35、张海涛原来在一家外企公司人力资源部担任经理助理。这家公司是全球著名的跨国公司,有着非常完善的管理制度体系。他在工作一段时间后,跳槽到一家民营高科技公司担任人力资源部经理,上任后发现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非常薄弱,于是他决定从最基础的职务分析工作开始,以逐步完善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请您帮助张海涛确定公司进行职务分析的具体程序。
1、在人力需求预测中,德尔菲(Delphi)法又称为( )
A.专家会议预测法 B.马尔科夫模型 C.无领导小组讨论 D.替换单法
2、既可以用于人力需求预测,也可以用于人力供给预测的方法是( )
A.岗位分析法 B.替换单法 C.回归分析法 D.德尔菲(Delphi)法
3、组织在进行人员招聘录用工作时,应考虑( )
A.组织内部调整先于组织外部招聘 B.组织外部招聘先于组织内部调整
C.两者并重 D.视具体情况而定
4、绩效考核中的目标管理法的核心在于( )
A.分解目标 B.有工作目标 C.员工参与 D.领导授权
5、决定绩效考核成败的关键是( )
A.考核的制度或方法 B.考核者
C.考核者和被考核者对考核的态度和目标 D.考核的程序
6、职能薪酬体系中,对员工薪酬起决定作用的是( )
A.员工具有的技能 B.员工的职务 C.员工的工作能力 D.员工职务完成能力
7、海氏薪酬制又成为“指导图—形状构成法”,其中职务的“形状”主要取决于( )
A.智能和职务责任二者与解决问题能力之一因素之间的对比
B.智能和解决问题能力二者与职务责任之一因素之间的对比
C.职务责任和解决问题能力二者与智能之一因素之间的对比
D.三者之间的对比
8、激励理论中的认知评价理论认为,对外在激励因素的强调会导致( )
A.内在激励因素的增强 B.内在激励因素的萎缩
C.内在激励因素不受影响 D.员工追求成就感
9、职系又称工作族,是指由 相似,但责任水平不同的所有职位集合。
A.工作内容 B.工作形式 C.工作程序 D.工作性质
10、在招聘录用过程中,如果人力资源部与用人部门在人选上意见冲突时,应尊重( )
A.人力资源部的意见 B.用人部门的意见
C.企业主管领导的意见 D.相关部门的意见
二、多项选择题
11、人力供给预测技术有( )
A.替换单法 B.人员核查法 C.马尔科夫模型 D.计算机模型
12、360度反馈体系的优点有( )
A.经济实效 B.更为客观
C.符合团队管理的思想 D.表明企业对员工考核的重视
13、培训评价的标准有( )
A.接受培训的人员对培训的反应 B.培训师的培训水平
C.培训是否带来了人员行为上的变化 D.工作行为的改变是否带来工作绩效的提高
14、人力资源实务的一致性包括( )
A.时间一致性 B.情境一致性 C.个体员工的一致性 D.员工之间的一致性
15、三重需要激励理论认为人的三种需要是( )
A.生存需要 B.成就需要 C.权利需要 D.亲和需要
16、科学的心理测验具有哪些特点( )
A.客观性 B.标准化 C.有稳定的常模 D.测验分数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17、现代企业中,培训与开发的突出特征有( )
A.经常性 B.超前性 C.培训效果的后延性 D.培训评价方法的多样性
18、下列属于公平理论中的纵向比较的是( )
A.员工在同一组织中把自己的工作和待遇与过去的相比较
B.员工在本组织中将自己的工作和报酬与其他人进行比较
C.员工将自己在不同组织中的待遇进行比较
D.员工与其他组织员工的工作与报酬进行比较
19、在确定录用人才的标准时,常常会考虑以下哪几个方面( )
A.工作技能 B.工作 C.与工作相关的知识背景 D.身体素质
20、文件筐测验的测量内容主要包括( )
A.工作条理性 B.计划能力 C.创新能力 D.沟通能力
三、填空题
21、在职务分析过程中,工作信息的搜集是基础,( )是中介,( )是目的。
22、根据( )可以把面试分为结构化面试、非结构化面试和半结构化面试。
23、培训最主要的目的是改变受训人员的行为,即( )、( )、( )
24、常用的绩效考核的客观指标有( )、工作的质量、( )。
25、培训与开发的需求分析包括:( )、工作任务的需求和( )。
四、名词解释
26、典型事例法27、评价中心技术28、职务薪酬制29、职业生涯设计30、需要层次理论
五、简答题
31、简述各种招聘方法的优缺点。32、简述面试中常用的六种题型。
33、试比较激励理论中的X理论和Y理论。
六、论述题
34、分析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内容框架。
七、案例分析题
35、张海涛原来在一家外企公司人力资源部担任经理助理。这家公司是全球著名的跨国公司,有着非常完善的管理制度体系。他在工作一段时间后,跳槽到一家民营高科技公司担任人力资源部经理,上任后发现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非常薄弱,于是他决定从最基础的职务分析工作开始,以逐步完善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请您帮助张海涛确定公司进行职务分析的具体程序。
本文标签:福建自考 历年真题 2004年4月北京高教自考“人力资源管理”试题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http://www.fujianzikao.com)
《福建自考网》免责声明:
1、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考试信息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网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邮箱:812379481@qq.com。
相关《2004年4月北京高教自考“人力资源管理”试题》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