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新闻作品研究学习笔记 个性与共性

发布日期:2018-05-23 12:28:30 编辑整理:福建省自考网 【字体: 】    【自考招生老师微信】

立即购买

《自考视频课程》名师讲解,轻松易懂,助您轻松上岸!低至199元/科!

在新闻作品研究过程中,要遵循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由个别到一般,再由一般到个别,即由个性到共性,再由共性到个性。由于新闻作品的个性中往往包含着新闻报道的共性,而新闻报道的共性又存在于具体新闻作品的个性之中,人们可以通过把握个别典型,从中找出共同的带有规律性的东西来指导一般。
    1.个性
    个性就是此事物不同于他事物的独特而又鲜明的特性。个性最突出之处就是它的特殊性、个别性。
    阅读、分析优秀的新闻作品,我们往往会发现,它们有比较明显的个性特点。
    新闻作品的个性特点一般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从鲜明的时代特色中发现新闻作品的个性。新闻是时代的记录。时代特色是时代对新闻的要求。一个时代的新闻作品,必然有一个时代的特殊氛围,必须体现特定的时代精神。
    50年代的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至今读来仍使人激动不已。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通讯中闪耀着强烈的时代精神的光辉,那就是志愿军英雄们炽烈的国际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抓住这一鲜明的时代特征,就抓住了作品的个性特色。
    关于徐虎、李素丽的报道,之所以能在社会上产生强烈反响,重要的一点是他们两人身上都折射出了这个时代特定的时代精神。这两个人都是普普通通的工人,干的都是普普通通的服务工作,然而正是看来平凡无奇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中蕴藏着崇高的精神,产生了巨大的震撼力。当助人为乐、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些道德观念受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的个人主义冲击的时候,徐虎、李素丽崇高的品格就显得更加宝贵。
    (2)从作品中的人与事的特殊性中发现新闻作品的个性。
    优秀的新闻作品既反映了矛盾的普遍性,更突出矛盾的特殊性。著名记者华山同志把他的采写新闻报道的集中提炼成这样一句话:“抓住特点,具体地说明特点。” 因此,记者采写时很注重抓现实生活的特点,表现其特点。我们在分析、研究作品时,也需要发现作品中人物和事件的特殊性,从而挖出作品的个性。
    《中国青年报》1983年3月1日刊登的《生命的支柱》被读者认为是所有报道张海迪的通讯中最成功的一篇。原因何在?因为记者紧紧抓住人物的特点,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她的特点。
    这篇人物通讯的记者,大胆地叙写了海迪想自杀的情节及她又如何战胜了悲观的自我,在轮椅上用双手劈开荆棘丛生的生活道路。这篇通讯回答了张海迪身残志坚顽强拼搏的动力是什么。记者在通讯中写道:“……回忆起这段往事,海迪对我们说:‘这件事,我给一些报刊写过,可是,他们都删掉了。也许有人认为,这对一个先进人物是不光彩的事吧。但是我不把它看成是我的耻辱,相反.我认为是我的胜利。这说明我经住了考验。……说实在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我不知看过多少遍,它无数次地给了我生活的力量和信心。但是,对我人生道路影响最大的,还是保尔在海滨公园自杀的这一场。我认为,他的伟大之处在于,他能够战胜这种消极悲观因素,重新振奋起来,更深刻地认识了人生的意义,钢铁就是这样炼成的。’对啊,不排除杂质,怎么能炼出纯钢
呢?”
    《生命的支柱》就是这样抓住张海迪这一矛盾的特殊性,因而个性特征很鲜明,使人感到真实、可信,给读者以深刻的启迪和力
量。
    (3)从表现形式的求新性中发现新闻作品的个性。
    形式是组成文章的两大要素之一,它是为内容服务的。新颖的形式也是作品个性特征的标志。明代学者焦认为:“脱弃陈赅,自标灵采。”在新闻报道中,记者也要努力写出形式新颖、个性突出的新闻佳作。
    (金山同志追悼会在京举行》(新华社1982年7月 16日)是新闻界公认的令人耳目一新的消息。新在何处?分析起来,主要在于记者用自己独特的感受、新颖的表现手法,使得这条“白色新闻”,突破了长期以来追悼会消息千篇一律的老套子。
    这篇消息的作者郭玲春同志曾在《从自缚的茧中挣脱出来》一文中说:像我的同行们一样,我久已不愿也不甘为“新华体”所束缚,却又不能不在它的“习惯势力”下就范……日久,我们竟像蚕儿那样,将身子紧紧地裹在自织的茧子里。我写金山追悼会,事前有过一些考虑,想寻找另一蹊径,意欲奋力从蚕茧中解脱。
    (4)从作品语言运用的特色中发现新闻作品的个性。
    优秀的新闻作品,不仅主题深刻、内容新鲜、手法新颖,在遣词造句上也要求准确、鲜明、生动。一篇脸炙人口的优秀新闻作品,往往具有语言上突出的个性特色。
    毛泽东同志当年为新华社写的《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的新闻,以其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展现了我军当时渡江的雄伟气势,可谓精辟的语言和高深的思想相得益彰的典范。
  《人民日报》记者刘衡的获奖作品《“妈妈教我放鸭子”》,通过第一人称自述的表现手法,生动地描绘了一个热爱养鸭工作的年轻姑娘的思想感情,语言简洁朴实,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刘衡善于运用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语言和通俗、晓畅、幽默的群众语言,因而她笔下状物也好,写人也罢,总是独具魅力。
    穆青同志曾说:新闻报道要注意文采。也就是说,我们的新闻报道不仅内容是健康的,积极的,向上的,而且语言文字,表现形式也是新颖的,也是美的。
    记者的特殊生活经历、思想理论水平、文化修养,以及性格、气质、心理方面的种种特点必然要在他的采写实践中表现出来,从而在对事物的感受、认识和构思、表达上显示出千差万别的个性特色。
    2.共性
    共性就是事物的普遍性、一般性,是同类事物共同的本质属性。
    新闻作品的共性包含在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和规律之中,如真实、准确、迅速、及时、针对性、指导性等,皆为新闻作品应遵循的共性。在新闻作品研究中,不能离开新闻作品的共性,应注意在新闻共性的大前提下评价、研究作品。
    例如,我们强调优秀的新闻作品应有突出鲜明的个性,但并非有鲜明突出个性的新闻作品都是好新闻。如有的新闻事实个性很突出,很新奇,但却有片面性,会产生负效应。因此,新闻作品虽然个性很突出,但从社会影响和宣传效果方面去衡量,偏离了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当然称不上是上乘之作了。
    3.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共性和个性是辩证统一的,任何事物都可以说是个性与共性的对立统一体。个性是共性存在的形式,共性寓于个性之中。共性只有通过个性才能得到表现。反之,个性也离不开共性。假如个性不表现共性,也就没有什么社会意义而言。例如《商业部长买鞋上当记》一文鲜明的个性,正反映了“打假”的紧迫性、长期性和艰巨性的共性。所以,个性与共性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
    新闻作品也同样如此,它既具有新闻报道真实、客观、新颖诸共性而区别于小说、戏剧、诗歌、散文、公文等其他文章样式。但同时,每一篇优秀新闻作品,它又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如果新闻作品只有共性,没有个性,那么新闻报道就会陷入千文一面.万人一腔的僵化模式。

本文标签:福建自考 串讲笔记 中外新闻作品研究学习笔记 个性与共性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http://www.fujianzikao.com

本文地址:http://www.fujianzikao.com/cj/8464.html

《福建自考网》免责声明:

1、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考试信息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网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邮箱:812379481@qq.com。

福建自考便捷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