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年自考新闻评论写作资料第十三章
《自考视频课程》名师讲解,轻松易懂,助您轻松上岸!低至199元/科!
第十三章 杂文(杂感、随笔)
杂文的含义
杂文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但又不同于一般的文学作品,还具有政论的性质.杂文兼有文学和政论的特点,是介乎文学和政论之间的一种边缘体裁.也可以说,杂文是一种特殊的政论,文艺性的政论.
杂文是散文的一种.是随感式的杂体文章.一般以短小、活泼、犀利为其特点.内容无所不包,格式丰富多样,有杂感、杂谈、短评、随笔、札记等.
它以思想性、论战性见长;艺术上,言辞机警,行文情感饱满,常借助形象比喻来议论人或事,有强烈的震撼力.
杂文的证论因素和文艺因素.
杂文兼有文学和政论的特点,是介乎文学和政论之间的一种边缘体裁.也可以说,杂文是一种特殊的政论,文艺性的政论.
杂文是散文的一种.是随感式的杂体文章.一般以短小、活泼、犀利为其特点.内容无所不包,格式丰富多样,有杂感、杂谈、短评、随笔、札记等.
它以思想性、论战性见长;艺术上,言辞机警,行文情感饱满,常借助形象比喻来议论人或事,有强烈的震撼力.
专栏评论的一种类型
我国报刊上的杂文,是随着副刊的产生而出现的.我们现在的报刊,不仅在报刊上经常有杂文发表,设置有杂文专栏,而且有许多专栏评论,也具有杂文的某些特点,不仅思想深刻,而且形象生动,富有艺术的感染力.(如在报刊上经常能见到的“经济茶座”、“农村杂谈”、“改革随笔”、“市场随笔”、“人生随笔”等都是这类专栏.)
杂文的内容、风格、形式的特点
一、文艺性的政论
二、强烈的战斗性
1、及时灵活地反映现实;2、爱憎分明的态度.
三、生动泼辣
1、逻辑性和形象性的统一;2、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四、简洁精粹
1、言之有物,画龙点睛;2、简短而有骨力.
杂文的内容、风格、形式的具体表现
一、文艺性的政论
“文艺性的论文”,这是对杂文、杂感这种文体的极好的概括.这就是说,杂文既包含政论的因素,又包含文艺的因素.它是诗与政论的结合,意思是一样的.它既要有深刻的思想内容,要有对客观事物的科学分析,在表现方法上,又要善于运用艺术的形式和方法,把逻辑的说服力和形象的感染力结合起来.也可以说,杂文、杂感、杂谈、随笔等,都是新闻评论领域中的一种类型.由于这类文章一般论题集中,篇幅简短,多具有由小见大的特点,也可以说是思想政治领域中的一种轻武器,无论表彰先进,或是纠正时弊,都可以轻便灵活地发挥舆论引导的作用.
二、强烈的战斗性
1、及时灵活地反映现实
杂文作为一种政论,要紧密联系实际,及时反映现实生活,跟上时代脉搏的跳动.它的选题大都来自社会生活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有感而发,作出敏锐的反应.
“感应的神经”、“攻守的手足”,这是对杂文这种文体反应敏锐的特点的极好的概括.反应要灵敏,攻守要迅速.我们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中,进行理想教育,宣扬高尚的道德情操,并对各种腐朽的思想和行为作斗争,杂文作为舆论监督的轻武器,是有它独特作用的.
杂文是一种战斗的文体,必须紧密结合现实斗争进行论述.
2、爱憎分明的态度
杂文的爱憎分明的态度,主要表现在它旗帜鲜明地提倡什么和反对什么.
作者的立场和态度决定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倾向.所以,我们现在的杂文也可以说是“遵命文学”,所谓遵命就是要站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为指导.这样才能立足于正确的舆论导向,弘扬正气,扶正祛邪.
三、生动泼辣
1、逻辑性和形象性的统一
杂文是匕首、投枪,要锋利而切实.但是正如鲁迅说的,“它也能给人以愉快和休息,然而这并不是‘小摆设’,更不是抚慰和麻痹,它给人的愉快和休息是休养,是劳作和战斗之前的准备.”他还认为,杂文的战斗作用也在于它能使中国的著作界活跃,因为它贴近现实生活,“生动,泼辣,有益,而且也能移人情”.所谓“移人情”,就是杂文除了生动泼辣的风格外,还要有切实的、意味深长的内容,这样才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思想.
杂文要生动,能引人入胜,就要把逻辑性和形象性结合起来.
杂文作者具有敏锐的思想和对社会生活的深入观察,才能做到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的结合,进行贴切的形象说理.
2、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杂文应当有尖锐泼辣、生动隽永的风格,既不干巴巴地说教,或者板着面孔教训人,也不模棱两可、不痛不痒地说空话.生动泼辣的风格,不是单纯的文字技巧问题,首先要注意内容的充实,言之有物.作为文艺性的政论,杂文、杂谈、随笔首先要有深刻的思想内容,然后用恰当的形式表现出来.文字技巧也要讲究,但不能单纯的语言文字上下功夫.
“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
许多杂文具有幽默和讽刺的特色,受到人们的欢迎.这样的杂文生动泼辣,富有杂文味.但是,幽默含蓄不等于卖弄,如果含蓄让人不知所云,那就不成其为杂文了.讽刺不等于谩骂,也要讲道理.恰当的讽刺有助于说理,而谩骂则相反.
恰当的幽默讽刺,妙趣横生,不仅表现了生动泼辣的风格,而且有助于说理,使人们在略杂文的思想内容的同时,也能得到一种艺术的享受.
四、简洁精粹
1、言之有物,画龙点睛
杂文是匕首、投枪式的轻武器,要迅速反映现实,所以一般篇幅都比较短小精悍,而不能长篇大论.所谓言之有物,就是要实实在在地讲道理,说真话,讲真理,在精而不在多.
杂文就事论理的多.许多杂文都是针对所见所闻,有感而发.在有些情况下,杂文采取寓理于事的表述方法,作者出面议论则画龙点睛,着墨不多正中问题的实质.在描述褒贬对象的时候,也要画眼睛,抓要害.
“借一斑略知全豹,以一目尽传精神.”
所谓画眼睛,就是在分析说理的时候,要抓住最能所映事物本质的特点,要看到问题的实质,不在细枝末节上浪费笔墨.特别是论战性的文章,更不能让论敌牵着鼻子走.
有的杂文议论并不多,但三言两语就能把主题点破,这就需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厚的文字修养.有些随笔看起来好像随意下笔,其实并不随意.作为散文的一种,好的随笔形散而神不散,行文落笔都会围绕主题的要求,能让读者心领神会.
2、简短而有骨力
杂文的短是形式,更重要的还在于内容的精.思想精辟,文字简洁,两者应当是相得益彰的.杂文要言之有物,要把革故鼎新、激浊扬清的内容,把作者思想的精华,凝集在简洁的篇幅里,才能有骨力,才能发挥匕首、投枪的作用.
简洁而有骨力的杂文,首先是在于内容的精粹.当然,在文字上也要力求简洁.从鲁迅的手稿选集中可以看到,他的文章都是经过精雕细刻、字斟句酌的,表现了他在创作中一丝不苟的精神.
【杂文写作的基本要求】
一、题材广泛,思想深刻;
1、在广阔的领域严格选材.深刻挖掘主题,思想要深刻
2、大处着眼,小处落笔.着眼于有代表性的问题或倾向
二、形象说理,巧喻善比
1、借助形象说理.选择典型、鲜明的形象
2、巧喻善比.由实见虚,由此及彼
三、突出重点,全面分析
1、着眼重点,想到全局.既不能面面俱到,又要避免片面性
2、实事求是,辩证分析.既切中时弊,又讲究分寸
四、主题严肃,笔法灵活
1、严肃而深刻的主题,灵活而幽默的论述
2、杂文的形象性、知识性、趣味性
选材和主题的特点
杂文的触角可以伸展到现实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和各个角落,选材的范围很广.但是,它不能随意选择一些材料来就事论事,而要从大量的材料中,选择那些反映实际生活的,能代表某种思想或反映某种倾向的典型,通过分析,来说明比较深刻的道理.
选材的广泛性
选择材料要严格,便于就事论理,同时要经过对主题的提炼,表现出深刻的思想内容.(鲁迅在1931年写的《关于小说题材的通信》中曾说:“选材要严,开掘要深,不可将一点琐屑的没有意思的事故,便填成一篇,以创作丰富自乐.”)
主题思想性
大和小的关系
大处着眼,小处入手
杂文、随笔一般不去论述重大的问题,常常是通过社会生活中一些具体的事情,有时是一些不为人所注意的“小事”,引发议论,阐明一定的道理.这就需要从大处着眼,小处落笔.这就要求作者对当前的形势和党的有全面的了解,同时对群众的思想状况和动向也比较清楚,从而选择恰当的题材和事实,针对当前有代表性的问题或倾向发言.当然,在论述的时候不能就事论事,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要通过具体的事情讲出深刻的道理,所言者小,所见者大.
全面分析和突出重点
1、着眼重点,想到全局.既不能面面俱到,又要避免片面性
杂文短小精悍,一般不去全面地论述某个问题,而是从一个问题的某个侧面或某个角度落笔,这样便于有的放矢,切中要害.杂文既不能面面俱到,不痛不痒,又不能为了强调某一个方面而犯片面性的毛病.既要突出重点,又要照顾全面.立足局部,放眼全局.
实事求是,辩证分析
杂文的说理既要有所侧重,又不能顾此失彼;既立足局部,又胸怀全局.这是防止片面性的一个重要方面.辩辩证分析的方法,就是要注意到事物之间的联系,不能孤立的看问题;要看到事物的发展变化,不能只从静止状态来观察事物.同时,对一个事物要看到它不同的方面,既看到优点,也看到缺点;既看到成绩,也看到不足;既看到今天的状况,也要看到明天可能发生的变化和面临的问题,等等.这样说,并不是在写作的时候什么都要写到,而是要对事物有准确的判断,下笔的时候留有余地,掌握分寸,不要把话说绝.总之,要从客观事物的实际情况出发,实事求是地作出分析.
严肃和风趣的统一
杂文要革故鼎新、激浊扬清,主题要严肃而有深刻隽永的意味.但是,它的表现形式和论述方法却是灵活多样,笔法不拘一格.
内容严肃和说理风趣的关系
杂文针砭时弊的比较多,大都具有
[1]
本文标签:福建自考 串讲笔记 09年自考新闻评论写作资料第十三章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http://www.fujianzikao.com)
《福建自考网》免责声明:
1、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考试信息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网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邮箱:81237948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