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作品选二》自学笔记--宋代(二)
《自考视频课程》名师讲解,轻松易懂,助您轻松上岸!低至199元/科!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临川,世称王荆公,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曾实行“熙宁变法”。
○这是一首咏史诗。
○创作主张和特色:反对西昆派,强调作品要经世致用。其文简洁精深,直抒胸臆,风格雄健峭拔。其诗成就最高,其咏物抒怀、酬答赠送别的近体诗及晚年的抒情写景小诗,同为人们重视。其词作不多,但意境开阔,“一洗五代旧习”。有《临川先生文集》传世。
○咏史以讽今:对昭君的遭遇寄紧以深切同情,并对汉元帝的荒淫和昏庸进行了揭露和讽刺,指出这是昭君不幸的根源。王安石咏昭君是为了以古喻今,“人生失意无南北”实为作者忧愤极深之语,实清楚地表现了作者对朝廷昏昧不明、不善用人的指责。
○议论入诗:由意象式而为议论式,“人生失意无南北”不仅感叹历史人物,同时也是现实人生的写照。这种议论式笔法既使伤口曲笔转折,纵横踊跃又使作品深含理趣。
○艺术特点:①总体上作翻案文章。②议论入诗。③精彩的形象描写。
北陂杏花(一陂春水绕花身)
○王安石
○托物喻志,借杏花被风吹落池中犹能保持纯洁,喻自己改革虽然失败,但仍不改初衷;借南陌杏花碾成泥,喻改革派内部那些后来与保守派同流合污的风派人物。表现了作者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倔强性格和坚持原则的精神,也谴责了那些政治投机分子的丑恶行径,表现了诗人的悲愤之情。
○比兴手法:前两句写花开,后两句写花落。北陂的杏花,开时明媚鲜艳,独占春光,落时飘散池中,依然纯洁。以杏花之盛衰,喻自己之政治生涯,赋予自然景物以深刻的含义。
○既有景物描绘,又有感情抒发,情景交融,笔触细腻,王安石的这些写景抒情小诗,被称为“半山体”。
桂枝香—金陵怀古
○王安石,桂枝香词牌首见于王安石此作。
○这是一首登临怀古之作,二十多年的仕宦生涯,使词人对宋朝君臣不思自强、上下偷安的政治局面和社会弊端有深刻的了解,对北宋王朝的前途感到深深的忧虑,登临高处,联想到六朝以来历史的沧桑巨变,对六朝统治者因竞逐豪奢而导致相继败亡的历史,不禁感慨万端。
○化用诗句,用典无痕:善于化用前人诗句,写难写之情。第一层“门外楼头”化用杜牧《台城曲》诗意,第二层伤“六朝旧事”化用“伤心欲问前朝事,惟见长江去不回”。第三层“后庭旧曲”化用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诗意。化用得妥帖自然,使觉尺幅千里,有不尽之情致。○
答司马谏议书
○王安石,本文是书信体政论文。
○此信主要辩明侵官、生事、征利、拒谏、致怨五事,并对士大夫不恤国事、苟且偷安、墨守成规的保守思想表示不满,表现了一个政治改革家以“膏泽斯民”为己任,不愿同俗媚众、无所作为的政治抱负和坚持变法、义无返顾的信心和气魄。
○构思谨严缜密,重点突出,围绕批驳司马光攻击新法的五条谬论,首先表明原则立场,然后逐条驳斥,接着用盘庚迁都的历史事实,进一步论证变法的正义性和必要性。最后委婉曲折而又披肝沥胆地表明自己变法完全是为了“膏泽斯民”。文章环环相扣,具有无可辩驳的逻辑力量。
○书信体和驳论体巧妙结合:这是一封复信,书信的款式、客套话全有,显得谦虚、有礼、委婉;但又是一篇驳论文章,坚持自己的政见,写得义正辞严,锋芒毕露,把谦和、客气的应酬和剑拔弩张的论辩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充满着强烈的嘲讽意味。
读《孟尝君传》
○王安石,这是一篇读史札记。“语语转,笔笔紧,千秋绝调”。
○中心:驳斥世人皆称“孟尝君善得士”的观点,指出孟尝君所得皆鸡鸣铬盗之徒,不能算得士。
○论辩艺术:全文四句分四层,第一句开门见山,揭出世人论点,以此作为批驳对象。第二句指出孟尝君只不过是一伙鸡鸣狗盗之头目而己。第三句变换角度,从反面着笔,假设论证“得一士”即“可以南面而制秦”可是孟尝君并未做到。第四句从真正之士不归孟尝君的原因来论证其没有“得士”。全文层层转折,层层紧逼,每一层都从一个新的角度分析问题,后一层都是前一层的推进、深化。
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
○晏畿道,字叔原,号小山,晏殊之子,有《小山词》传世。
○晏畿道的词主要是沿袭晚唐、五代的余绪,内容较为狭窄,多写男女悲欢离合,自己
[1]
本文标签:福建自考 串讲笔记 《古代文学作品选二》自学笔记--宋代(二)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http://www.fujianzikao.com)
《福建自考网》免责声明:
1、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考试信息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网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邮箱:812379481@qq.com。